有了贸易,就会有摩擦。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摩擦高发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2016年,国外对我市贸易救济案件发生37起,其中反倾销案件26起。全市超过一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
但是,贸易摩擦未必是一件坏事。专家认为,其一程度上也将推动宁波贸易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华盛顿时间2月2日,美国商务部就对华不锈钢板材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裁定中国企业63.86%—76.64%的反倾销税率和75.6%—190.71%的反补贴税率。其中,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遭美方“点名”,将被征收190.71%的反补贴税,这也创下美国对中国钢铁企业发起的最高“双反”税率。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频频对“中国制造”发难。那么,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宁波,是否会因此受到冲击?企业又该如何内外兼修,积极应对?
钢制品“领衔”
涉案数量增长4倍多
时间进入2017年,美国动作不断,接连在多起对华贸易救济案件中做出对中国不利的裁决。近日,继对华非晶织物、普碳与合金钢板、硫酸铵和卡客车轮胎裁出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后,输美的大型洗衣机、钢材也未能幸免,双双被卷入“双反”调查。
对此,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对记者表示,目前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政策渐趋于保守。但就具体的“双反”案例而言,上述“动作”仍处于传统的贸易救济范围内,处于WTO允许的贸易政策和美国国内法的框架下,所以就企业而言,一方面应积极应诉,另一方面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调整出口策略,发挥主动权。
事实上,美国此举并非孤例。自2016年起,我市企业的海外贸易之路就已遇到了重重拦阻。据市商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外对我市贸易救济案件共发生37起,其中,反倾销案件26起,日落复审5起,反规避2起,反补贴案件1起,“双反”3起;贸易救济案件数量比2015年增长4倍多,涉案金额约2.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倍。我市涉案产品大多为钢铁制品,出口数量和金额相对较大。
钢制品“领衔”下,总涉案数、总涉案金额双双有所上升。“这反映出近年来我市贸易救济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钢制品成为主要涉案产品,涉案产品已从之前的传统出口产品,转向能带动劳动就业的大宗出口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放眼全国,这一趋势也十分明显。作为全球遭受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已经连续21年成为了反倾销最大目标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遭遇反倾销91起,反补贴19起,保障措施9起;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36.8%、76%。其中,半数贸易救济案件针对中国钢铁产品,21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立案调查49起,涉案金额78.95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上升32.4%、63.1%。其他贸易摩擦较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化工和轻工领域。
点多面广
发展中国家占“大头”
纵观2016年对我市发起反倾销国家,发展中国家占绝大部分,其中阿根廷7起、印度5起、巴基斯坦4起、美国4起,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和巴西各2起,墨西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欧盟、巴拉圭、秘鲁、土耳其、泰国和摩洛哥各1起。全市涉案企业金额都在5000万美元以下,没发生大案要案,但从涉案件数和金额上来看,呈上升趋势。
那么,为何发展中国家纷纷对我市高举反倾销大旗?张汉东认为,欧美对华反倾销会引来发展中国家的争相效仿。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保护国内工业不受冲击的法律武器,反倾销被部分国家滥用,作为转嫁经济危机的工具;另一方面,这类经济体由于本身市场容量不大,加之很多原先出口欧美市场的产品,遭遇反倾销后开始拓展新兴市场,将产品转移到这些国家。此举导致大量的低价产品涌入,市场趋于饱和。出于保护本国产品的考虑,势必会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例,有些企业市场开拓初见成效,就大干快上,引发当地生产企业恐慌,导致其要求政府采取反倾销等保护措施。所以要把握出口节奏,慢慢培育新兴市场,以求实现合作共赢。”张汉东说。
在对宁波企业发起反倾销的力量构成中,发展中国家俨然成为一支浩荡的“生力军”。对此,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现象在全国也颇具普遍性,2016年,我国遭遇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分别来自全球27个国家(地区),其中发展中国家为数不少。
应对支招
品牌为王,找准定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相关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将日益增加。”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宁波企业而言,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
“目前我市产品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相当有限。”该负责人指出,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加大力度培育自有品牌和加强技术研发,要用自己强大的品牌和先进的技术来吸引消费者。所以,增强品牌意识,加强技术研发首当其冲。
同时,在目前贸易救济案件多发时期,企业还应分散出口市场,实施多元化国际营销战略。“不要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也便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该负责人指出,如果出口贸易过于依赖几个大市场,一旦遭受“双反”案件,就会造成对出口商品市场严重打击。另外,企业还应加强出口产品对某一市场的出口流量的控制,避免在短期内对该市场出口猛增、造成较大市场冲击而遭到贸易救济案件的影响。
大浪淘沙,在“走出去”大潮中,企业要找到自我定位。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品质量提升。面对不断增加的摩擦和企业自身寻求发展的矛盾,将目光投向在海外投资建厂,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构建企业的全球生产、研发和营销网络,加快中国跨国公司的影响。
此外,反倾销人才匮乏也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在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中,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该负责人指出,企业之所以应诉不积极,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国际贸易法规,缺乏国际商务人才。他建议,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培养在经济、法律和外语等方面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优秀国际商务人才,为反倾销应诉取得胜利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